清明,是祭祖掃墓的日子,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。按照傳統習俗,清明節前后,人們會祭祖、掃墓,還會舉行一些公祭活動。
但疫情讓今年清明節的“打開方式”與以往不同。為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,我們可以選擇清明居家追思切勿聚集掃墓,避免到公墓、殯儀館等人群聚集場所扎堆祭掃,防止交叉感染。
文明祭掃、平安清明,您的安康就是對故人最好的告慰!
祭祀在心,不在形式
一盞燈、一束花、一杯酒、一句話
都可撫今追昔,緬懷先人
《歷書》云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”
《中國天文年歷》顯示,北京時間4月4日15時38分迎來“清明”節氣。清明為辰月之始,也是季春(暮春)之始。“清明”含義是氣候暖和,草木萌發,杏桃開花,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。此時節,我國南北氣溫普遍上升,南方霧氣減少,北方風沙消失,空氣清澈,景物明晰。
清明物候
清明三候分別為“一候桐始華;二候田鼠化為鴽;三候虹始見。”
初候,桐始華。
泡桐(白桐)清明開花,有紫、白兩色?!兑葜軙吩唬?ldquo;清明之日,桐始華”,又曰:“桐不華,歲有大寒”。
二候,田鼠化為鴽。
鴑音如,鵪鶉屬,鼠陰類。陽氣盛則鼠化為鴽,陰氣盛則鴽復化為鼠。
三候,虹始見。
虹,陰陽交會之氣,純陰純陽則無,若云薄漏日,日穿雨影,則虹見。
清明習俗
掃墓
清明掃墓,謂之對祖先的“思時之敬”。其習俗由來已久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載:“三月清明日,男女掃墓,擔提尊榼,轎馬后掛楮錠,粲粲然滿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錠次,以紙錢置墳頭。望中無紙錢,則孤墳矣??蘖T,不歸也,趨芳樹,擇園圃,列坐盡醉。”其實,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,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。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,到唐朝才開始盛行,并相傳至今。
插柳
清明節,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,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。據說,插柳的風俗,是為了紀念“教民稼穡”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。有的地方,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,以預報天氣,古諺有“柳條青,雨蒙蒙;柳條干,晴了天”的說法。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,俗話說:“有心栽花花不發,無心插柳柳成蔭。”柳條插土就活,插到哪里,活到哪里,年年插柳,處處成蔭。
踏青
踏青又叫春游。古時叫探春、尋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。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。
吃青團
吃青團的風俗,青團又稱清明餅、棉菜饃糍、茨殼粿、清明粑、艾葉粑粑、艾糍、清明果、菠菠粿、清明粿、艾葉糍粑、艾粄、艾草糕、清明團子、暖菇包、艾草青團、清明團子等等。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,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,然后包上豆沙、棗泥等餡料,用蘆葉墊底,放到蒸籠內。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,香氣撲鼻,是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之一。
春日欣欣向榮
成長也要學會告別
時光腳步不曾停歇
懷惴思念
我們還要出發
建筑記錄歷史,空間成就和諧
西裝總,值得信賴!
咨詢電話:029-87515696
微信掃碼可關注